刚搬新家本来挺开心,结果住了仨月,卫生间门口墙面湿漉漉的,乳胶漆鼓包、掉皮,甚至长出黑霉斑——这事儿是不是挺闹心?
我家亲戚去年装修完也碰上这情况,找师傅一查,才发现问题全藏在装修时没注意的小细节里。
其实卫生间门口返潮不是突然冒出来的,它有个“成长过程”。最开始可能只是墙根一小块湿,像被水泼过没擦干;接着湿的范围越扩越大,从脚脖子往上长到膝盖甚至腰的位置,这时候墙面的腻子开始“松松垮垮”,用手一摸直掉粉;再不管它,墙皮就成片脱落,露出底下白花花的返碱,慢慢还会爬满黑黢黢的霉斑,看着特糟心。
为啥会这样?
我问了好几个装修师傅,总结下来就四个字:细节没抠。
比如卫生间门口的挡水条,好多人觉得就是块过门石,随便一铺就行。
可要是底下没铺严实,或者和瓷砖之间留了缝,洗澡水就跟漏了底的盆似的,顺着缝往门外渗。
还有墙面防水,有人觉得刷到30公分够了,结果淋浴房那面墙没刷到1米8,洗澡水顺着瓷砖缝渗进墙里,最后全从门口“冒”出来。
更常见的是瓷砖缝没处理,以前用白水泥填缝,水一泡就软,现在虽然流行美缝,但要是没选柔性的,或者没填实,水还是能钻空子。
我亲戚家的问题更典型——门槛石底下虚铺,当时瓦工图省事,没把水泥砂浆拍实,结果洗澡水全从门槛石底下“钻”到门外,墙根就跟泡在水里似的。
后来重新拆了门槛石,底下刷了防水胶,再用湿铺法重新贴,这才止住了渗水。
说句实在话,卫生间防水真不是刷两遍涂料就完事儿的。
装修时得盯着这几个地儿:门口一定要做2公分的高低差,挡水条底下刷三遍防水,延伸到门外10公分;淋浴房那面墙防水至少刷到1米8,刷完得做喷水试验,拿水管冲半小时看看漏不漏;瓷砖缝别偷懒,用柔性美缝剂填实,地漏、马桶周围的缝也得拿密封胶堵死;门槛石别干铺,用湿砂浆贴,周围缝隙拿美缝剂封严。
现在想想,装修就跟盖房子似的,砖缝没填实、门槛没挡水,就像墙上留了小窟窿,水早晚得漏出来。
咱们多操点心,把这些小窟窿堵上,住进去才不会闹心。
毕竟谁不想在干净干燥的家里,痛痛快快洗个澡呢?
金多多配资-股票配资注册-股票杠杆炒股-国内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