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字中证道。——唐泪
陈建斌与刘德华。
理论上来说,这俩人“风马牛不相及”。
他们不但年龄相差约十岁,入行时间也差距十年,且一个是内地电视剧领域“大腕”,另一个是纵横影、视、歌的香港娱乐圈超级偶像。
但因为《无名之辈:意义非凡》这部电影,他们有了交集。
又甫一碰面,就有了一个“压番”之论,而令不少华迷尤其困惑的是,陈建斌为什么能压番刘德华?
无事聊聊。
刘德华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香港影坛“五大巨星”之一,又同时是香港乐坛“四大天王”之一,其影响力可以辐射整个华语世界。
迄今为止,他不但有《五亿探长雷洛传》、《暗战》、《无间道》、《投名状》、《门徒》和《桃姐》等高光之作,还手握五个“三金”影帝奖杯,又以商业票房论,也曾经三夺香港票房年冠、两破内地十亿票房关口。
一路长红。
再看番位历史。
自1982年出道以来,他先后给林子祥和周润发等人配戏,而当到了1990年的《天若有情》时期,就已经是一方群豪。
彼时迄今,“压番”过他的演员,计有周润发、梁朝伟、金城武和李连杰,他合作过但“压番”不了对方的演员,有甄子丹和吴京这两位,故曰“特出”。
拍了一百多部电影,被“压番”的次数,屈指可数。
这当然就是华语影坛顶级大咖的标志。
巨头之名无欺。
而提到陈建斌。
第一印象应该是《乔家大院》、《甄嬛传》和《三国》这三部内地重量级电视剧作品,其次才应该是他导演的喜剧电影《一个勺子》和影帝。
再进一步,以商业电影影响力来说,他除了2018年那部票房近八亿的《无名之辈》,再无建树。
故有人将之归为“电视咖”。
华迷困惑的点在哪里?
现在,能“压番”刘德华的演员,又多了一个陈建斌。
有些粉丝很上火。
他们认为,刘德华如果是个小演员就算了,但他已经是顶级巨头了,就算是为了攒人脉资源,也不能是随便来个什么演员,都能“压番”他的吧?
笔者表示理解。
因为这件事看起来,确实有点离谱,如果粉丝角度极端一点,会“恨铁不成钢”,甚至认为刘德华“不爱惜羽毛”,到处伏低做小。
但万事都有逻辑。
跳回2021年春节档。
这个时候,港片尚还处在,自《寒战》而起的“后黄金年代”十年期间,从《澳门风云3》开始,经《无双》至《扫毒2:天地对决》、《叶问4:完结篇》和《拆弹专家2》,对港式商业大片来说,十亿票房简直就如探囊取物。
携连续两部大片破十亿票房的威势,刘德华也抵达了其个人职业生涯的最高光时刻。
彼时,他与饶晓志合作的《人潮汹涌》上映,搭档的是肖央。
而当时的肖央如何?
不讳言。
经《唐人街探案》和《情圣》系列的打磨,拍毕《误杀》后,一跃而入“十亿票房俱乐部”的肖央,简直就是内地影坛一颗冉冉升起的“明日之星”。
无论专业能力还是商业票房号召力,都相当耀眼。
以声势而论,若与只有一部《无名之辈》可堪陈列的陈建斌比起来,毫无疑问,那个时候的肖央,绝对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。
但当他遇到香港影坛老牌偶像刘德华,就乖乖退居二番位置。
没有任何疑问。
很有趣。
无论是《人潮汹涌》、《无名之辈》还是这部《无名之辈:意义非凡》,都是英皇电影投资、饶晓志执导的电影。
而以笔者所见,此次刘德华之所以退居二番,有三个原因。
第一,香港电影式微。
中小成本电影能到两、三亿票房,已是号召力表现,而大制作电影若停留在此区间,则是亏损表现,很不幸,近年来的港式商业电影,只有极少数电影,达到了“保本”临界票房。
如此表现,严重影响了香港演员的番位情况。
哪怕是巨头大咖,也无可避免。
第二,电影《无名之辈:意义非凡》,是带荒诞和夸张色彩的典型喜剧。
而以刘德华的过往履历来看,他并不擅长这个类型。
撇开早年的港式无厘头电影不谈,刘德华步入内地之后,在此片之前,大概涉足过两次喜剧领域,其一是前面提到的《人潮汹涌》,其二是数度撤档、换档的喜剧剧情电影《红毯先生》。
表现如何?
恐怕并不能算有多如意。
至于第三点。
或就与前作因素有关了。
作为续集,电影《无名之辈:意义非凡》最大的借力点,当然就是前作《无名之辈》,而很显然,陈建斌是核心主创。
所以片方又如何可能“临阵换将”?
番位既简单又复杂。
它是演员的起落、高低、成长、荣耀、溃败、耻辱与高光的集合体,是综合实力的究极较量,更是大势的表象。
但除了极少数例外,都有内在逻辑可循。
存在即合理。
金多多配资-股票配资注册-股票杠杆炒股-国内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