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北京站活动现场,观众席空位醒目。当傅首尔握着小红书定制话筒说出“90%的父母低估孩子潜力”时,台下零星掌声很快淹没在网络的滔天声浪中——这场号称“跨界联动”的活动,实则是小红书一手策划的“薯你最懂浪浪山”定制项目。
当傅首尔站在浪浪山宣传台前侃侃而谈亲子教育时,话筒上小红书Logo的特写镜头在直播画面中格外刺眼。这场2025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活动,表面是电影宣传,实则是小红书主导的“薯你最懂浪浪山”营销项目。
B站、抖音平台仅零星可见“浪浪山小妖怪+傅首尔”的切片视频,且清一色在凌晨时段发布。评论区整齐排列着“不去看”的打卡队形,与全网通稿的热闹形成荒诞反差。
更尴尬的是内容错位——傅首尔大谈“13岁孩子有独立人生理解”,引用电影台词“有一部真经在我们心里,就是自我成长”。然而浪浪山主角是挣扎生存的底层小妖,亲子教育? 这与影片内核相隔千里。
傅首尔的人设与浪浪山的反差构成这场翻车的核心矛盾。作为都市独立女性代言人,她的精英视角与浪浪山里挣扎求存的草根小妖本属两个世界。
网友毒舌点破本质:“小红书硬塞私货的毛病又犯了”。当平台把傅首尔标签化的“女性觉醒”话题生硬嫁接给这部反英雄动画时,割裂感铺天盖地涌来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,这场活动意外暴露平台用户画像的割裂:小红书的“新女性”们为傅首尔欢呼时,浪浪山的核心受众——那些在小妖怪身上看到自己的普通年轻人,正在弹幕里刷满“尴尬得脚趾抠地”。
活动引发的舆论风暴来得迅猛而辛辣。NGA论坛热帖标题直指要害:“所谓浪浪山请傅首尔的活动,原来是小红书组织发起的”。热评里金句频出:
“票房-4,省下的钱明天买排骨”
“小红书是会恶心人的,搞这事不需要片方同意吗?”
“你敢拒绝来自天神的爱?”
片方异常沉默。 这种态度早有端倪——有业内人士透露:“浪浪山成本低,宣发没钱,第一周排片都倒挂。小红书上全是黑稿,片方也没管过”。当其他电影砸钱营销时,浪浪山团队正闷声开发二十多个联名周边,靠着口碑发酵实现票房逆袭。
这场翻车事件意外揭示了浪浪山独特的生存哲学:“不营销”恰是最高明的营销。
与动辄数亿宣发费的大片相比,浪浪山团队把精力全押在联名合作。上映前已签下20多个品牌联名,靠周边提前回血。当猫眼等宣发巨头把资源投向喜剧大片时,浪浪山在排片倒挂的困境中靠观众口碑杀出血路。
这种策略有其现实基础:小妖怪形象不够美型,二创生态天然受限。正如网友吐槽:“外表形象不好的角色,二创也难啊。你见过有人画熊大熊二的吗?” 与其强求同人文化,不如深耕实体周边,反倒开辟出独特盈利模式。
浪浪山周边货架的热销与傅首尔活动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。当小红书试图用“天神之爱”捆绑电影时,网友的毒舌评论已道破天机:“你敢拒绝来自天神的爱?我是小妖怪……”
这场风波揭露了当代影视营销的深层困局:当平台流量逻辑遭遇内容本质价值,强扭的瓜不仅不甜,更会酸倒众人牙。浪浪山小妖怪的逆袭本就来自草根共鸣,任何脱离土壤的精致包装终将被觉醒的观众拆穿。
电影营销的“真经”或许不在傅首尔的话筒里,而在网友那句戏谑的真理里:“票房-4,省下的钱明天买排骨”——真实自有千钧之力,人设终将原形毕露。
金多多配资-股票配资注册-股票杠杆炒股-国内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